解读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初心、路径和目标
发布时间: 2022-03-09
简介
叶明,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原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副会长,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建筑业改革与创新注入了强大活力。2018年12月24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其中第八条再次提到要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然而,社会各界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装配式装修、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信息化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系列问题,仍然有许多疑虑,为此,本网记者近日专访了叶明秘书长。以下为专访实录: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问: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得到快速的发展,但社会各界对它的认识还是不够,如何理解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与内涵,请您给大家普及一下?
答:我认为,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或定义会更加科学合理。
从狭义上理解和定义,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是在通常情况下,从建筑技术角度来理解定义。
从广义上理解和定义,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主要是指在房屋建造全过程中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建造方式。工业化建造方式应具有鲜明的工业化特征,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技术、组织管理、信息资源等在生产方式上都能充分体现专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的(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宏观角度来理解装配式建筑,应该按照广义上理解或定义。这样理解和定义内涵会更加丰富,避免陷入到“唯装配”的误区。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问:装配式建筑有很深的内涵,但不容易理解,请您深入剖析一下?
答:对装配式建筑内涵的理解,我认为,首先要清楚国家提出这种发展要求的初衷和目的。在国务院7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这就是发展的目的和初心。
“变革”主要是指从传统粗放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这是新时代我国建筑业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文明的发展进程,装配式建造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这一新的建造方式不仅表现在建造技术上,更重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组织内涵和核心能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
装配式建筑是以建筑为最终产品,强调标准化、工厂化和装配化,以及室内装修与主体结构一体化,具有系统化、集约化的显著特征。装配式建筑建造的全过程是运用工业化的理念,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筑师对全过程的控制,进而实现工程建造方式的工业化,以及建筑产业的现代化。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问:目前在发展中我们发现有各种称谓,比如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这些名词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请您为大家深入解读一下?
答: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外延,是基于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建造方式重大变革这一重要发展目标的拓展和延伸。
如何理解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根本出路。建筑工业化是指从传统粗放建造方式向现代新型建造方式转变的过程和路径。进入新时代,建筑工业化并不是新问题、新理念,而是我国建筑业一直倡导的发展方向。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赋予了新的内涵,应该说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建筑工业化是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和生产手段,对建筑生产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的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 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 现场施工装配化, 土建装修一体化, 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业化流水式作业,从而提高质量, 提高效率, 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路径。
如何理解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现阶段以装配式建筑发展作为切入点和驱动力, 以建筑工业化为发展路径,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并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装配式建造技术为先导,以现代化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应用为手段,以建筑工业化发展为核心。通过设计与生产施工的融合、技术和管理的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针对整个建筑产业链的产业化,解决建筑业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的发展问题, 重点解决房屋建造过程的连续性问题, 使资源优化, 整体效益最大化。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是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 主要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生产方式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驱动力;二是发展路径;三是发展目标,构成了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
什么是装配式装修
问:住建部陈宜明总工曾经多次强调,装配式建筑应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产品,特别是要“大力推进装配式装修,打通生立和消费最后一公里”。这个装配式装修的概念怎么理解?它有何特点?它和传统装修有何区别?
答:装配式装修是指采用干式工法, 将工厂生产的装修部品部件、设备和管线等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一种装修方式。装配式装修综合考虑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等进行一体化设计。装配式装修区别于传统的现场湿作业的装修方式。
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装配式装修与装配式主体结构,机电设备等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同步施工,具有工程质量易控,提升工效、节能减排、易于维护等特点,使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优势得到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因此,成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要推行装配式全装修,“毛坯房”已经完全不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逐步取消“毛坯房”。现阶段对于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应该加大推行力度,制定时间表并强制推行。这是新时代的新要求,要将他作为衡量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和作用
问:2016年,国办发71号文明确指出,装配式建筑工程原则上应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它的主要优势和作用何在?
答: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并作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发展装配式建筑并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打通产业链的壁垒,解决设计、生产,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解决技术与管理脱节问题。
通过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保证工程建设高度组织化,降低先期成本提高问题,实现资源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这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目的不谋而合,具有一举多得之效。装配式建筑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主要优势具体体现在:
(1)规模优势。通过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使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并具备和掌握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条件和能力。
(2)技术优势。采用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研发并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由此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为企业赢得超额利润。
(3)管理优势。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形成企业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把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出来。
(4)产业链优势。通过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整合优化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解决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
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工程项目建设方面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 节约工期。通过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协调配合,分阶段设计,使施工进度大大提升。比如:深基坑施工与建筑施工图设计交叉同步:装修阶段可提前介入,穿插作业等。
(2) 成本可控。EPC工程总承包是全过程管控。工程造价控制融入了设计环节,注重设计的可施工性,减少变更带来索赔,最大程度地保证成本可控。
(3) 责任明确。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使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清晰明确,一个责任主体,避免职责不清。尤其是保证施工图最大限度减少设计文件的错、漏、碰、缺。
(4) 管理简化。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设计管理、造价管理、商务协调、材料采购项目管理及财务税制等方面,统一在一个企业团队管理,便于协调、避免相互扯皮。
(5) 降低风险。通过采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避免了不良企业挂靠中标,以及项目实施中的大量索赔等后期管理问题。尤其是杜绝“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风险隐患。
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的未来
问:请您畅想一下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的未来趋势?
答: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建筑业仅仅基于BIM信息模型技术已经不能适用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求。建设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应当如何评估当前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和水平,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根据业内专家、有关资料和调研分析,将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大体划分为四个层级:
一是工具性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岗位服务的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的应用。
二是系统性应用阶段。此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专业部门业务管理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如基于BIM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这个阶段,已经在零散的软硬件应用基础上实现了特定模块的集成。
三是集成性应用阶段。此阶段初步形成企业大数据下的软件集成管理平台,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总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目前,行业内仅有少数优秀企业达到了企业级信息集成应用水平。
四是互联性应用阶段。这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互联网+”的真正内涵所在。目前,少数优秀的大企业集团在“互联网+”的鼓舞下,已经开始组织专门力量与IT产业的专业公司联合研究,积极探索,寻求突破性发展。
客观地讲,目前不少建筑企业还处在工具性应用阶段,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信息化才刚刚起步。多数企业正处于系统性应用阶段,也就是处在BIM信息化阶段。但是,企业级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众多优秀企业追求的目标。因为,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企业只有尽快消除各种信息孤岛,实现企业上下的互联互通,实现内部运营管理的信息共享,才能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才能实现与社会信息的共享,才能跟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步伐。
要想实现信息共享,就必须花大气力攻克信息化集成应用这个堡垒,而要达到企业级集成应用的目标,首先要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或者说,我们需要信息互联技术帮我们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的什么问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如何按照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选择什么样的建设路径才能达到信息化适用、实用、好用的目标。
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此阶段初步形成企业大数据下的软件集成管理平台,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 总体任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就是将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通过管理与信息互联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进而提升社会生产力。
装配式建筑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问:住建部陈宜明总工多次强调,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势不可挡!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做到“四个不变”(决心不变、目标不变、标准不变、路径不变),落实好“三个重点任务”(完善标准化技术体系、完善监管机制、搞装配式装修),并进一步强调,要以工业化的理念来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建筑品质和性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大的获得感。对此,您有何解读?
答: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从传统建造方式向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这种发展势头的确已经势不可挡。回过头来看,传统的粗放的建造方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比如说:设计、生产、施工脱节问题,工程管理“碎片化”问题,生产经营目标切块分割问题等,这就是一个传统的粗放的具体表现。设计、生产、施工脱节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基于建国初期学习前苏联的管理体制,同时又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
现在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这种体制机制的管理依然没有变,严重制约了我们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在整个建造活动中存在很多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环保问题,这些我认为与设计、生产、施工脱节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系统性和碎片化的矛盾,整个的管理是碎片化,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要开发一个项目,面对着无数承包商,目前房地产开发商相当于“总包”公司,应该说不是一种高度的组织化,难以形成高度的组织和协调,它就是碎片化。
再一点,我们能感觉到现在设计行业的设计人员“民工化”,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就是画图匠,为了设计而设计,关起门来画图。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的建造活动“农业化”,相当于农业的“分田到户”,就是将一个工程项目切块分割,然后分给若干个承包商来完成。
管理上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我们的生产方式上。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是生产方式上出现了问题,生产方式的两个构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目前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我认为,重要在于把它作为一个先进的生产力提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技术)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管理),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国家发展这样的先进的工业化的建造技术,目的在于要建立一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改变现有不适应的落后的生产关系。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一是认识问题,二是能力建设问题,三是顶层设计问题。对于认识问题我已经阐述很多了。关于能力建设问题,有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还有集成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重新培育和建设,但最主要的是缺乏产业工人,现在劳务工人都已经面临着紧缺,今年下半年明显的感觉到我们大量的工程建设都在拖延工期,建筑企业没有产业工人,这样的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顶层设计问题,自从国家2016年出台71号文件,至今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应该说发展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关键就是在于能否持续走向健康发展之路。这就要求顶层设计必须跟上,依据不同阶段提出更加具体、明确和清晰的要求。重点是技术和管理要双轮驱动,把握系统性和全局性工作。现在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国家陆续出台一些顶层设计的政策和措施。陈宜明总工提出了“四个不变”、“三个重点任务”,应该说为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信心,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发展方向。
总之,装配式建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全方位的创新过程,需要科学的管理组织,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更需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应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大任务:
一是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
二是建立现代的建筑产业体系;
三是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装配式建筑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通过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未来中国建筑一定会迈上绿色化、工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发展之路,必将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来源: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网)